养老金”又被广大退休人员称为“养命钱”,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保部门肩负着保障基金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为了守护这笔钱的安全,近年来,天津市社保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持续探索待遇资格认证新机制,不断拓宽数据共享渠道,通过数据共享为业务经办赋能,有效维护了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提升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正向确认,构建“无形认证”新体系

天津社保中心充分借助部中心共享的出行数据、电子社保卡签发数据、国家公共服务平台自助认证结果数据、跨地区协助认证数据,有效确认居住在外省市的本市退休职工待遇领取资格的基础上,2018年主动代发协议银行共享实名业务数据,获取本市社保卡制换卡电子社保卡签发数据2020年对接获取全健康码数据2021年对接“长护险”审批数据目前,已建立了16数据共享渠道,初步构建了我市“无形认证”的新体系。截至202110月,317万应认证人中已有298万人通过共享数据比对确认待遇领取资格,占比95%

    二、反向防范,建立基金安全新屏障

2018年以来,在原有实名就医、殡葬、疾控、公安户籍注销等共享信息的基础上,2020主动与司法、法院等部门通过共享协议共享被判刑人员数据,对丧失或暂时丧失待遇领取资格人员,及时暂停、终止养老保险待遇给付,防范了多领、冒领养老金现象的发生,初步建立起维护基金安全的有效屏障。以来,通过民政、卫健等渠道共享疑似死亡信息1.96万条,通过司法部门共享信息1316条。

    三、便利查询,完善结果推送新模式

为方便完成认证的退休人员查询认证结果,天津市社保中心进一步拓展了便民查询渠道。退休人员或家属通过“津社保”或“天津社会保险”微信公众号输入对应信息,即可进行认证结果查询。对通过数据比对完成待遇资格认证的退休人员,根据信息系统登记的联系电话,向他们推送短信主动告知认证结果,提高主动服务的精准度。

通过数据共享,天津市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模式得到快速转型。使用手机APP自助认证、线下上门核实的人数大幅减少,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现了寓认证于无形提升退休人员的待遇资格认证体验的同时,有效维护了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