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社保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技术赋能为支撑,推动三地社保经办协同提质增效,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精准的民生保障服务。
一、机制共建,构建协同发展“一盘棋”格局
2024年,天津市社保中心作为三地经办协同轮值方,牵头印发年度经办协同工作要点等10份经办协同文件,健全数据共享比对、风险联防联控等8项协同工作机制。发布两批次京津冀社保公共服务“同事同标”事项清单,规范21项业务经办流程与服务标准,在参保登记、跨省转移,清单查询打印、工伤异地就医、失业金申领等方面实现“同事项名称、同受理标准、同办理时限”。
二、服务协同,打造“跨省通办”服务体系
天津市率先在21个社保分中心启动“跨省帮办”服务,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待遇资格认证等11项高频业务“跨省办”“就近办”。2024年,三地启动了18家工伤保险跨省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实现了异地劳鉴病鉴专家鉴定结果互认。同时,推动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在民生领域广泛应用,实现人社、医保、文旅、交通等8大场景互通,覆盖6.4万家医疗机构、3909条公交线路,193家旅游景区、23家博物馆、171家图书馆。
三、技术赋能,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
天津市社保中心持续优化社保转移接续流程,服务三地群众流动就业,2024年与京冀两地完成各险种转移3.58万人次,资金结算效率提升40%。通过国家数据共享平台完成600余万条数据比对,通过看病就医、公共出行等数据共享应用,实现离退休人员领取社保待遇“静默认证”。核查异地卫健、殡葬、司法信息,及时发现追回多领冒领社保待遇,用技防织密扎牢基金安全防护网。
四、成果惠民,增强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2024年,京津冀实现25项人社服务“一卡通办”,建立三地统一认证渠道及异地居住人员信息库,覆盖全部领取待遇人员,协同开展线下协助认证,2024年累计服务老年群体超30万人次。此外,天津积极拓展社保卡应用场景,加载敬老卡功能,65周岁以上老年人持卡可免费乘坐市内公交,惠及 6.04万人。2025年2月,创新加载中铁银通功能,实现在京津城际铁路出行领域应用。
五、驰而不息,深化协同迈向更高水平
3月12日,2025年京津冀社保经办协同工作会议在冀召开,天津市社保中心将全面贯彻落实2025年三地社保经办协同工作要点,接力发挥社保经办协同作用,加快启动企业养老保险转移资金批量结算试点,为疏解单位提供顺畅经办服务;探索社保卡在养老服务等领域的跨域应用,打造 “一卡畅行京津冀” 服务品牌。
下一步,天津市社保中心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人社局党组的领导下,在人社部社保中心的指导下,聚焦民生需求,加强区域协作,久久为功,善作善成,通过制度创新与技术突破,谋划协同发展新格局,推动京津冀社保经办协同走深走实、见行见效,为全国区域协同发展贡献天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