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市人社局所属市社保中心认真落实人社部全面取消社会保险待遇资格集中认证的部署要求,不断完善“以无形认证为主,自助认证、上门核实为辅”的认证模式,有效提升了退休人员的服务体验。截至目前2019年度养老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已全面完成,2020年度资格认证率达87%,有效防范了基金支出风险。
一是扩大社会宣传,提高待遇认证知晓度。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对开展待遇资格认证工作进行报道宣传。印制《致领取养老保险待遇人员的一封信》,在社区和银行网点张贴的同时,连同自助认证操作指南,通过“中国邮政”送达重点待核查人员。制作专题宣传片,通过分中心、街镇党群服务中心、协议银行等渠道进行播放。
二是强化数据共享,提高无形认证覆盖度。及时下载部中心下发的交通出行、国家人口库、服刑等信息,对疑似死亡、服刑、重复领取待遇人员等疑点信息进行逐人核查。积极对接民政、银行、公安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利用“健康码”数据对享受待遇人员进行信息比对。主动与北京市、河北省签订异地居住人员待遇资格认证合作协议,实现京津冀待遇认证互通互认。通过大数据共享、多渠道比对,持续提高无形认证所占比例。
三是拓展自助渠道,提高主动认证便捷度。宣传推广全国政务服务平台及“掌上12333”自助认证平台,不断优化“天津人力社保”手机APP自助认证功能,积极拓展微信、支付宝自助认证渠道,8种不同渠道支持自助认证。通过推送信息、发函等方式,告知提醒退休人员及时通过远程自助的方式完成认证。
四是优化服务方式,提高线下认证精准度。充分发挥基层服务平台网格化精细化管理服务优势,将待认证人员名单按居住地址下发到各街镇服务中心,由街镇、社区(村)工作人员开展上门核实。2020年8月,整理未认证人员名单,交由代发银行,在银行系统内设置弹窗信息,退休人员或家属在领取待遇时精准提示及时完成认证。
下一步,市社保中心将继续拓展共享信息资源,充分利用第七次人口普查信息充实退休人员基础数据,建立健全资格认证递延机制,进一步将认证工作做实做精准,有效保障基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