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七招”做好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为迅速贯彻落实全国、全市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确保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滨海新区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立即制定实施方案,按照“一二三四六十”工作思路,以招用农民工较多的工程建设领域、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及受疫情、“双减”政策影响严重的行业企业、新就业形态企业为重点,对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其他职工工资情况、贯彻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等法规政策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扎实推进“七项举措”,全力消除欠薪隐患,确保按时总额支付农民工工资。

一是迅速行动层层部署。落实国务院领导小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不过夜,国务院会议召开之后,区领导小组负责同志立即召开全区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动员部署调度推进会,各开发区、各成员单位层层动员部署,全面展开。

二是强化周报日报制度。每周汇总分析各开发区、各部门欠薪隐患排查情况、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并形成周报报区领导,强化领导批示督办落实。在十九届六中全会、元旦、春节前期等重要敏感时期实施日报告制度。

三是突出隐患核查重点。预防为先,梳理汇总在建工程项目、“541”制度落实、欠薪易发多发企业问题清单,针对老旧小区改造、园林绿化等重点工程和“双减”政策实施下校外培训机构、部分房地产企业开展拉网式风险隐患排查,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上门服务、主动治理、挂账督办。

四是组建专班联动处置。区人社部门牵头,会同住建、交通、水务、城管、公安、国资、财政等部门组建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联动处置工作专班,各成员单位内部还分别成立了冬季行动工作组,强化会商研判、执法调度、复杂疑难案件提级办理、领导包案等措施,推进欠薪问题及时有效联动处置。自冬季行动开展以来,已组织11次执法联动和案件会商,深入在建项目检查65个(次)。

五是督办线索一案双查。对需要相关部门依职责协同办理的,领导小组办公室以区根治欠薪协调小组名义向相关部门发送《欠薪线索督办函》,共同推进欠薪问题及时处置、案结事了。自冬季行动开展以来,共下达12件督办函,涉及欠薪线索24件。根据欠薪线索,领导小组采取不打招呼、直插工地等方式赴现场“一案双查”,既查欠薪问题处置情况,更查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制度落实情况,并现场接待解答农民工相关诉求疑问,收到良好效果。

六是突出化解实施惩戒。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院畅通“绿色通道”,发挥调裁审一体化中心作用,对工资争议案件快立快调快审快结,目前共受理因“双减”引发欠薪案件240余件。同时强化与公安部门行刑衔接机制,与检察机关联动建立支持起诉长效机制,与法院联动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审理优先执行机制。加大劳动保障重大违法行为和欠薪“黑名单”社会公布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失信惩戒。

七是畅通渠道及时办理。建立群众诉求绿色通道,强化“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督办线索办理,每周通报各单位办理进度并排名。强化12345市民服务热线和12333热线、举报投诉接待窗口等渠道群众欠薪诉求办理,切实提高解决率。

下一步,滨海新区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夯实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深化源头治理改革,加强欠薪预警建设,确保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国企项目等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在2022年春节前清零,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广大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按时足额拿到工资,不再烦“薪”忧“酬”。(滨海新区人社局供稿)


东丽区用心用情用力奏好“就业服务”三部曲

  

为充分发挥人社部门推动就业服务的职能作用,帮助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东丽区人社局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就业服务进家到户,就业岗位进街到社区”的就业服务新常态,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一、以数据为依托,奏响效能提升“变奏曲”

推动建设区公共就业(人才)信息资源平台,利用区网格平台完成63万余人就业情况、培训意向、职业资格等与人社相关信息采集录入工作。采集信息包括资源总数、从业人员类别、未就业人员类型、文化程度、年龄阶段、性别比等信息,详细掌握居民就业和培训需求,为提高人社效能提供科学依据。

二、以市场为风向标,奏响技能培训“主题曲”

一是及时反馈市场需求。与市人社局积极沟通,申请调整消防设施操作员、养老护理员等6个项目的紧缺程度和补贴标准,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二是围绕市场热点合理设置培训项目。根据市场热点和农村劳动力自身素质,推动开设养老护理员项目,对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前引导性培训,目前已有6家机构增设了养老护理项目。三是强化重点群体技能培训。针对中年低学历女性劳动者重点开展养老护理员培训,目前已培训400余人。针对“两后生”等农村富余劳动力组织开展汽车维修工、保育员等热门工种培训,目前已完成630人。今年以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7000余人。

三、以需求为导向,奏响人社服务“暖心曲”

一是构建零距离就业服务机制。以调查失业率高、就业需求强的社区为重点,通过社区就业服务平台摸清社区居民需求,根据求职者学历、工作经历等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筛选用工单位并发出邀请,精准提供岗位。二是与市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引进区外岗位资源,帮助社区居民就近就业,丰富东丽区居民就业选择。三是将岗位送到“家门口”。组织开展万新街海颂园、华明街第六社区、军粮城冬梅轩等3场“送岗位进社区”活动,共吸引包括东丽万达、华润万家、海顺印业、建城基业等优质企业百余家,提供保安保洁、网络运营、水电维修、养老护理等适合辖区各类求职群体的岗位1200余个,现场求职人员600余人,其中近百名求职者与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就业协议。

下一步,东丽区人社局将继续探索新办法新招数,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着力解决企业招工难,社区居民就业难的问题,以职业技能培训打头阵,将“送岗位进社区”系列活动覆盖到全区各个街道,真心实意为企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人社力量。(东丽区人社局供稿)


北辰区全力抓好行风建设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人社系统行风建设三年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北辰区人社局时刻保持战时状态,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目标,以动真碰硬的勇气、敢想敢为的气魄、务求实效的作风,聚焦全区人社系统行风建设,聚力疫情防控、服务效能、标准规范,努力提高人社窗口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效能的有效发挥,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一、推进“一制三化”,优化服务效能

针对企业群众所盼,多措并举,不断提高服务满意度。一是全力推行综合柜员制。以便民、高效为原则,加大窗口整合力度,加强人员轮训,将原15类业务窗口改造为“综合经办服务窗口”和3类“综合审批服务窗口”,自2021年7月1日起,综合经办服务窗口已“全科”受理人事档案、就业、失业相关高频次经办服务类业务,实现了“一窗多能”。二是不断完善“线上受理”模式。为应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影响,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纸质宣传材料等渠道加大线上受理的宣传力度,并在实际工作中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不断完善线上受理模式,努力达到疫情期间“窗口”办事时间无“断档”、办理事项无“空档”、优质服务无“阻挡”的目标。三是全面完善服务事项公开制。组织业务科室全面梳理服务事项,形成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以服务大厅电子显示屏、局官方微信公众号、纸质办事指南三个对外服务主渠道为载体并进行同步调整,助推各项经办业务一次办结率不断提高。

二、调整运行机制,确保便利群众

一是推行关门不停服务。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北辰区人社局第一时间推行“关门不停服务”举措,通过线上渠道办理区局十大类、50项公共服务事项,保证业务办理不间断。二是开展业务台账实时监测。疫情期间采取值守、经办台账统一管理,确保了事有人干,人有事干,工作不断、秩序不乱。通过业务台账日报制度,每日及时汇总梳理全局十大类50项业务办理的精准数据,按照受理途径、承办部门、当天办结、业务类别等进行专项数据分析,每周利用图表直观展现工作成效,总结优秀成果,预判工作难点,并对未办结业务进行实时追踪,确保业务即时办结。三是动态调整大厅运行模式。随着疫情防控态势好转,先后出台《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人社服务窗口运转机制的通知》、《北辰区人社服务大厅疫情防控期间现场受理高峰时期应急预案》、《北辰区人社服务大厅疫情防控期间限流开放运转机制》,有效应对办事群众激增态势,充分保障办事人员现场业务办理需求。疫情防控转为常态化后,通过设置测温区、隔离区、等待区、业务办理区等方式,保障疫情防控和业务办理两不误。四是创新提供“一站式”服务。2021年,新组建北辰区人社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并实行与局仲裁院同址办公、同步接访、同期维权,为劳动者维权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投诉举报、政策咨询、信息查询一体化,真正为办事企业和广大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五是强化督导检查引导。坚持对全区人社服务窗口单位实施全覆盖的督导检查,并针对各镇街特点,提出个性化指导意见,有效保障窗口服务“最后一公里”畅通。

三、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规范管理

对标市人社系统行风建设标准,查摆服务环境、服务行为、服务纪律存在的问题,及时出台《北辰区人力社保局服务大厅行风建设行为规范》,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一是服务环境标准化。制定切合实际、实操性强、管理范围全覆盖的硬件设施摆放标准,在局行风建设自查活动中予以落实,有效提升办事环境的整洁度、舒适度。二是服务行为标准化。在服务用语、服务手势、服务姿态上产生规定动作,图文并茂,全面加强窗口工作人员仪容仪表、举止行为、语言沟通、素养纪律等服务行为的统一规范化。三是服务监管标准化。建立日常监督、专项检查、领导督查“三位一体”的监管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增强“一岗双责”意识,有效发挥规范纪律、正向指引作用,使北辰区人社局行风建设推动实施有保障、整改落实有依据、监督管理有抓手、考核评比有参照。

下一步,北辰区人社局将持续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行风建设三年专项行动成果,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先进经验,在进一步优化经办流程、加速推进“综合柜员制”改革等方面下功夫,推动北辰人社系统行风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群众满意度。(北辰区人社局供稿)

  

蓟州区提前圆满完成全年就业任务

  

202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乡镇街及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下,蓟州区人社局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全年实现新增就业6098人,完成市下达指标任务的101.6%。

一是全力推进居民就业稳中向好。深入开展就业帮扶“春风行动”,常态化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三送四进”活动,积极构建“互联网+人社”线上就业服务新平台,今年以来,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  101场,提供就业岗位61694个,达成就业意向11439人次。特别是我们与中国联通、融媒体中心深度合作,先后举办“带岗直播”等网上招聘活动,参与互动53万人次,收到较好效果。

二是全力推动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地见效。改进创业担保贷款发放方式,与财政、金融等部门密切配合,联合成立工作专班,深入镇村企业,主动对接、政策直给、乡镇直办、零距离服务。目前,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15万元,带动就业404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00.5%。

三是全力抓好援企稳岗工程。借助市场监管部门提供的共享信息,对符合失业保险返还政策的企业提前摸底排查,列出清单,主动对接服务,释放惠企政策红利,返还失业保险费542.25万元,惠及企业1457家,稳定就业岗位2.93万个。

四是全力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遴选优质民办培训机构,积极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普训。实行“互联网+培训”模式,支持企业依托网络课堂和自有培训平台,开展企业内训和以工代训。截至目前,全区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4301人,发放补贴4141.94万元,完成任务指标的170%。积极推进海河工匠建设,组织28名选手参加了“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蓟州区有9名选手进入了前6名,其中李悦代表天津参加了全国技能大赛育婴员项目的比赛。

五是全力托底重点群体就业帮扶。针对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离校未就业大学生、农民工等就业重点群体,积极落实帮扶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支持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今年以来,多渠道帮扶应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252人,就业率达到81%。采取支持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企业吸纳、开发公益性岗位等各种举措,发放各类就业补贴2644.57万元,对今年以来新认定的954名就业困难人员全部实现了帮扶就业,保持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蓟州区人社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