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召开以来,市人社局党组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切实把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一、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学习,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定捍“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按照党中央、市委统一部署,切实加强统筹谋划、部署推动,组织动员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

(一)及时传达学习。1016日,组织局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集中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开展讨论交流,及时跟进、认真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大会相关报道1026日,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专题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和市政府党组会要求,部署局系统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迅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

(二)周密安排部署。结合人社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市人社局党组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实施方案》,围绕深入开展动员部署、组织专题学习培训、广泛开展宣传宣讲、注重学用结合实效4个方面,提出9项具体措施,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并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对标对表,层层传达学习,精心制定方案,完善工作举措,着力抓好落实,促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心入脑、见诸行动。

(三)营造浓厚氛围。综合运用展板展牌、公告栏、电子显示屏等宣传载体,全面展示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好局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客户端等宣传阵地,开设宣传专栏,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宣传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工作动态、心得体会;面向各基层党组织、团组织、优秀单位和个人、离退休老干部、流动人才党员,广泛征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局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刊发宣传,截至目前已编发11宣传稿件。

二、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明确目标汇聚力量

(一)以上率下学习研讨。局党组学在前、作表率,113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专题研讨,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对标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结合分管业务工作,谈体会、谈认识、谈方向,研究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路举措。指导督促直属基层党组织采取“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辅导、研讨交流等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逐字逐句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通过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把握精髓、领会实质,明确方向、细化任务

(二)分层分类组织宣讲。组织局理论宣讲团成员,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学习研讨备课,着力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明白、讲清楚,让干部群众能领会、可落实,深入局系统基层党组织进行巡回式、分专题、面对面宣讲做好充分准备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微宣讲”“微党课”“微体会”,通过座谈讨论、体会交流、热点剖析等形式,着力打通学习宣传贯彻的“神经末梢”。

(三)统筹结合注重实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对人社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履行人社主责主业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常”“长”上下功夫,“践”与“行”上见实效,从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汲取担当干事、履职尽责的动力,持续用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形成的良好机制,切实把党中央、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三、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保障民生服务发展

组织召开全市人社系统业务运行分析会,立足“民生局”职能定位,聚焦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人社工作新任务新要求,明思路、定举措,找短板、查弱项,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人社领域落实落地落细。

(一)强力稳就业。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完善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政策,聚力打好稳岗位、扩渠道、保重点、强服务“组合拳”。一是稳岗位。落实落细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以及各项稳就业补贴政策,着力加强对企业的帮扶支持,助力企业恢复发展、稳定岗位。强化就失业风险监测预警,做好规模性失业风险应急处置。二是扩渠道。加大创业培训力度,抓好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就业。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三是保重点。分类施策、精准帮扶,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各类重点群体就业。四是强服务。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就业服务标准体系,叫响“想就业、找人社”服务品牌。全面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加快“智慧就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

(二)着力提技能。围绕我市1+3+4”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健全终身职业培训制度,全面深入、科学精准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一是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研究出台《天津市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职业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加强急需紧缺技能人才培养。二是持续叫响“海河工匠”品牌。以部市共建“技能天津”为契机,深入实施“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加强企业培训中心、企业公共实训基地管理,举办“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建设“海河工匠之家”,进一步丰富“海河工匠”品牌内涵。三是高质量筹备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全面做好赛务保障、展示交流、市场化运作等各项工作。实施本市选手夺金计划,做好我市参赛选手选拔集训工作,为高水平参赛打牢基础。

(三)全力强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聚力抓扩面、促改革、保发放、防风险,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民生福祉。一是充分发挥三个作用。以人人享有为目标,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发挥好“民生保障安全网”作用;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发挥好“收入分配调节器”作用;全面落实党中央关于惠企纾困各项政策,发挥好“经济运行减震器”作用。二是统筹推进三个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注重广覆盖、保基本;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用人单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健全职业年金委托运营机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个人养老金宣传推介,搭建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以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为补充,与个人养老金相衔接的三层次养老保障体系。

(四)大力聚人才。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扩总量、搭平台、激活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一是抓实载体建设。推动建设部市共建中国协和留学人员创业园、海归小镇等一批海外人才创新型载体,提升平台载体服务功能,加快集聚一批海外人才团队和创新创业项目。围绕12条重点产业链,完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科研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等青年人才培养载体布局,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快培养和储备一批优秀青年后备人才。二是改革工作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升级加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精准对接引进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紧缺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创新人才流动机制,推进集成电路半导体、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引导和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实现人才顺畅流动,共享共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围绕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健全“一链一策”职称专业体系建设,精准支持重点产业人才发展成长。三是夯实服务保障。加快推进中国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布局,高水平建设国家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基地,集聚一批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着力提升天津人力资源市场化服务水平。实施“海河英才”卡制度,在住房安居、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为引进人才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公共服务。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聚焦基层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海河英才”专项服务行动。

(五)倾力促和谐。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大讲堂”,指导企业规范用工。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评选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指导用人单位健全沟通协商机制,协调处理劳动关系问题,从源头预防争议发生。组织开展根治欠薪专项行动,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依法查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维护广大劳动者合法权益。

(六)竭力优服务。着眼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进一步优化人社公共服务,大力创新工作机制,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最大限度地减环节、优流程、压时限,实现办事效率最大化。扩大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事项范围,最大程度推行“不见面审批”,实现政务服务“不打烊”、服务流程“全透明”,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推动营商环境迭代升级,为壮大市场主体加油鼓劲,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力。

(供稿:机关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