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福建泉州闭幕。本届大赛以“博创引领四十载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设置创新赛、创业赛、海外境外(“一带一路”)赛和揭榜领题赛等4个组别,各组均分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7大赛道。全国共46支参赛队伍、1700余个项目入围总决赛,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天津代表队最终斩获金、银、铜奖共37个、优胜奖27个,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方阵头部位置。

全力备赛续写瞩目佳绩

在前两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天津代表队分别获得综合成绩全国第二位和第一位的优异成绩。本届大赛天津代表队以127个高质量项目、196名选手的全赛道覆盖阵容参赛,再次取得优异成绩。在三届大赛中,天津代表队累计获得金奖20个、银奖36个、铜奖65个、优胜奖87个,充分展示了天津博士后工作的丰硕成果。

本届大赛启动以来,天津善作善成、稳步推进备赛工作,以第六届“海河英才”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和海外人才创业赛为基础,充分发挥天开高教科创园、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等载体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发动各区以及高校、院所等单位,共征集选拔参赛项目600余个,经天津赛区预赛、决赛和全国复赛,选拔出127个科技水平高、市场前景好、产业聚集度大的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

赛场争优尽展卓越实力

本届大赛,天津参赛项目凭借高水准的创新水平和高潜力的发展前景在众多“高精尖”项目中脱颖而出。南开大学陈伯超团队“基于双离子弥散掺杂及表界面调控推动硫酸铁钠高性能产业应用”项目在揭榜领题赛中,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赛道金奖。项目聚焦钠离子储能电池在低成本、长循环与高安全性方面的重大需求,将材料合成成本降低40%以上,能量密度提升约20%,为我国新能源体系建设提供关键材料支持。

面对国外高端光学检测设备对我国“卡脖子”的现状,天津大学张效栋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全球首台套可用于“多面共体”光学元件的全参数检测装备,实现了关键参数的同步精准测量,在揭榜领题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赛道中获得金奖。

在创业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赛道中,天津极豪科技有限公司的“人机交互-手机指纹芯片”项目夺冠。项目在手势交互功能上解决了手势自遮挡难题,采用先进的用户意图驱动策略,将pinch、poke等手势准确率提高到95%以上,公司CEO兼项目团队负责人陈可卿在路演答辩过程中表现突出,得到评委高度评价。

深化交流拓展合作渠道

在同期举办的交流展示活动中,天津展区成为亮点窗口,多家科技企业携前沿成果集中亮相。阿童木机器人公司的“天兵一号”机器人,以200公斤承载保持能力、12公斤全伸展负载,展现多种工业环境场景高精密作业实力,吸引福建多家知名运动品牌企业对接需求。云圣智能“圣·宝莲尊全自主无人机巡检系统”融合多元传感器,其全流程无人值守的自主巡检技术,已在电力、城市治理、智慧文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活动期间,天津市委人才办、市教委、市卫健委、高新区、经开区组织天开集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天津医科大学等35家设站单位携530个优质博士后岗位到场,宣讲政策、对接人才。天津工业大学等3家单位参加项目路演,7家单位参加成果转化和揭榜领题需求对接,4家单位现场签约。天津科技大学曹井国团队与江苏锦熙新材料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拟共同开拓压力管道修复市场,投产后预计新增产值1000万元,达产后年产值预计可达1亿元。

今年9月在天津举办的“海河英才”大会上,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签订了海外人才引进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还依托安踏集团共同开发“制鞋工”国家职业标准,推动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化,助力提升行业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依托大赛平台,津冀人社厅局共同组织两地优秀留学回国人才赴361度公司、晋江市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企业和平台开展对接交流,学习当地海外人才服务模式,帮助人才对接资源和项目。

多元投入护航人才发展

长期以来,天津通过财政资金、社会支持等多元方式,对博士后人才创新创业进行稳定投入。2023年,天津在全国率先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地方联合资助项目,每年遴选资助一批海内外优秀博士来津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已选拔90名青年英才,显著提升了博士后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

2023年,北洋海棠基金设立天津博士博士后创业投资基金,累计规模2亿元,本着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原则,已在信创、新能源等领域投资芯灵通、钠坤碳源等20余家在津发展的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获奖企业。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获北洋海棠基金5000万投资,目前市场估值已超10亿元。天津智谱仪器有限公司通过天津市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受到创投资本关注并获得4000多万元投资,在本届大赛海外境外赛中摘得铜奖。

2024年,天津银行成立2000万元的博士后创新创业基金,每年投入200万元。同时,本届大赛中,天津银行董事长于建忠被聘为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担任创业导师,为博士后团队提供专业指导,并在大赛创新创业主题交流活动中以“金融助才,共赴未来”为题进行了分享。

改革先行激活创新动能

赛场上选手创新成果的亮眼表现,离不开天津在博士后事业中的积极探索和锐意进取。2020年以来,天津在全国率先进行创新联合体实践,先后组建无人机和新材料等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为博士后青年人才搭建交流合作平台、提供技术应用场景、落实转化金融保障、拓展产品销售市场,激发出协同创新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2024年,在国家人社部指导和支持下,天津在天开高教科创园开展博士后体制机制改革试点,实行按需申报、随报随批、动态考核、自动摘牌的高效灵活精准的管理机制,有效破解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博士后建站和人才集聚难题。天津恩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改革试点于今年新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公司马小勇团队凭借“宽禁带变流技术及储能变流器”项目在本届大赛创业赛新能源与节能环保赛道中获得铜奖。

深耕细作构筑优质生态

赛事佳绩的背后,生动展现了长期以来天津博士后工作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扎实成效。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省市之一,40年来天津已经系统构建起博士后人才全周期赋能、全链条培养的优质生态,累计建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0个、工作站461个、创新实践基地127个,招收博士后9000人,出站留津率超60%,形成了一支“善科研、会转化、能创业”的高素质博士后人才梯队。

天津市人社局专技处处长、市博士后工作办公室主任郝彤表示,下一步将为大赛获奖项目在政策兑现、成果转化、金融对接等方面,提供全周期跟踪保障,推动更多优质项目在津落地发展。同时,在系统谋划“十五五”期间博士后工作的基础上,加快布局一批博士后工作平台,不断提升博士后招收规模和质量,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智力保障。




(供稿:专技处、留学处、人才开发处、政研室,北方人才市场,引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