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全国和我市人力社保工作会议要求,围绕“全民社保、精细社保、强基社保、智慧社保、安全社保、暖心社保”的发展目标,聚焦民生保障职责,主动服务“十项行动”,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取得社会保险经办服务管理工作新发展。
一、基本养老保险
——参保情况 2023年末,全市参保998.38万人,比2022年末(下同)增长2.8%。按人员类别,参保职工659.48 万人,增长2.6%,参保离退休338.89万人,增长3.1%。按险种类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26.21万人,增长3.3%,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72.17万人,增长0.4%。
——缴费情况 2023年末,全市缴费475.11万人,增长1.1%。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32.60万人,增长2.1%,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42.51万人,下降8.2%。
——待遇支付 2023年末,全市发放养老金338.89万人,增长3.1%。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49.53万人,增长2.4%;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9.36万人,增长5.0%。2023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领取遗属待遇4.10万人,其中在职 0.35 万人,退休3.75万人。
——基金收支 2023年,全市基金收入1432.95亿元,增长7.5%,其中保险费收入914.54亿元,增长10.9%;全市基金支出1344.37亿元,增长2.6%。年末全市基金累计结存761.4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8.58亿元。
二、工伤保险
——参保情况 2023年末,全市参保412.79万人,增长0.6%,其中企业354.99万人,占86.0%。2023年工伤登记1.68万人,增长4.2%。
——缴费情况 2023年末,全市缴费378.83万人,增长1.5%。其中,在建项目按工程项目总造价核算15.17万人,下降4.5%。
——待遇支付 2023年,领取工伤保险待遇4.11万人,其中领取伤残待遇3.78万人,领取工亡待遇0.33万人。伤残职工月人均伤残津贴 4462元,月人均生活护理费2784元,供养亲属月人均抚恤金1873元。
伤残待遇 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0.88万人,支出4.69亿元;领取伤残津贴8.62万人次,支出0.99亿元;领取生活护理费2.44万人次,支出0.63亿元;配置辅助器具0.10万人次,支出0.08亿元。
工亡待遇 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0.03万人,支出3.09亿元;领取丧葬补助金0.04万人,支出0.16亿元;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3.50万人次,支出0.64亿元。
——基金收支 2023年,全市基金收入17.64亿元,增长12.3%,其中保险费收入17.44亿元,增长11.4%。全市基金支出15.59亿元,增长12.0%,其中待遇支出15.46亿元,占99.2%。年末全市基金累计结存16.5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05亿元,其中风险储备金0.79亿元。
三、失业保险
——参保情况 2023年末,全市参保403.59万人,增长2.9%。其中企业369.10万人,占比91.5%。
——缴费情况 2023年末,全市缴费360.36万人,增长1.6%,占参保人数比例89.3%。
——待遇支付 2023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9.72万人,增长5.1%,其中女性5.07万人。月人均待遇1637元。
——基金收支 2023年,全市基金收入34.35亿元,增长9.8%,其中保险费收入33.35亿元,增长9.0%。全市基金支出38.01亿元,下降23.3%。年末全市基金累计结存21.69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66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2023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工伤及失业保险基金资产总额799.74亿元。其中,财政专户存款589.72亿元,支出户存款55.21亿元,委托运营150.00亿元,应收委托投资收益4.15亿元,暂付款 0.66亿元。
表注:暂付款,反映尚未收回的社会保险基金、尚未确认基金支付性质的暂付款项;委托运营,反映我市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运营的资金总额。
五、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
我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下设21个分中心、1个市劳服中心和1个档案馆。2023年末,全系统在岗工作人员995名,管理服务最大人群1013.55万人。
——主动服务全市经济发展大局 京津冀社保经办协同走深走实。健全三地协同工作机制,深化基本养老待遇无感认证、工伤保险协议机构互认和一卡通建设等方面合作,全面提升区域协同水平。打通京津冀数据共享渠道,通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等平台,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公共利益协同增效;助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以社保卡为载体,用好“小卡片”,服务“大民生”,不断丰富社保卡应用场景。惠民惠农“一卡通”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整合社保、医保、工会及金融场景,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社会保障卡服务;推进社保经办服务创新创效。强化社保基层治理现代化,建立覆盖全市社区的四级网格化工作机制,上下联动,分类指导,多元提升基层经办服务水平。实现转移接续业务信息数字化传递,依托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有力服务人力资源要素畅通流动。
——全力推进社保经办数字化转型 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改革平稳落地。完成信息系统改造,实现数据精准迁移、系统顺畅运行,平稳实现征管职能划转;标准化基础体系不断加固。发布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标准,实现业务事项要素标准化,建立数据管理标准,集中开展标准化创新攻坚;数据管理持续加力。明确数据治理技术路径,充分利用政务部门共享数据,加强核查比对,服务排查促保、待遇资格认证和疑点数据筛查。
——全面实现待遇支付规范管理 优化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支付管理。严格执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待遇项目规范要求,调整经办流程,落实待遇调整机制,确保养老金规范足额发放,惠及全市331.80万人。持续健全常态化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机制,优化认证结果主动推送,持续拓展服务渠道,多渠道提供线上查询服务;规范工伤保险待遇支付管理。强化工伤保险服务协议管理,定期开展协议机构互查、检查,全市69家医疗、26家康复和12家辅具配置机构,全部实行联网结算。提高精准化管理水平,规范辅助器具配置,实现配置项目标准化、清单化,落实工伤保险异地联网结算,持续丰富线上经办功能;完善失业保险待遇支付管理。修订了失业保险金申领、失业保险遗属待遇及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资格确认和比例调整等经办服务规范,规范高风险业务审核层级,优化数据比对排查机制。优化补贴管理与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联动的业务系统,开通线上线下企业补助申请渠道,制定经办规程和审核要点;加强职业年金待遇支付管理。优化职业年金申购投资及赎回支付流程,完善多层次职业年金计划风险防控机制,建立运营分析例会制度,灵活运用提示、函询、约谈等手段强化业绩督导。截至2023年末,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规模525.97亿元,累计投资收益额40.76亿元。
——不断提升社会保险经办管理质效 精准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健全与税务、公安等部门的数据共享机制,精准排查促保,聚焦农民工、新业态从业人员等群体,广泛开展参保宣传,积极引导参保缴费。稳妥做好阶段性缓缴社保费还缴工作,定期调度补缴情况,跟进重点缓缴企业,实现应收尽收;加强参保登记管理。发挥街镇社区的基层分布优势,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登记管理体系,常态化做好主动服务。优化转移接续流程。依托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畅通全险种转移接续,实现本地经办数字化、无纸化,落实军人退役养老保险关系“总对总”经办模式,强化转移接续各经办环节时限管理,推动办理进度及结果查询可视化;完善个人权益服务。提升养老保险个人年账户数据质量,优化个人账户清算业务流程,统一权益类证明制式,规范表单项目,拓展查询时限跨度,推进个人权益服务标准化。
——持续优化社会保险经办服务 健全经办服务体系。实现44项“全城通办”、27项“跨省通办”、21项“全程网办”、23项“秒批秒办”、32项自助办理事项,扩充网厅、天津人力社保APP、微信小程序等平台服务功能;提升经办服务质量。持续深化社银合作共建,打造精细化服务矩阵,开辟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便利服务,在全市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系列活动,健全满意度调查长效机制,持续强化服务监督,不断提升经办服务水平;便民多样开展宣传。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紧密围绕参保扩面、待遇享受、便民服务等工作,多渠道发布宣传信息,累计阅读量突破810万次,中心政务新媒体关注用户超过130万人次。
注:1.人数指标来源于天津市社会保险统计年报数据,基金指标来源于天津市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年报数据,指标涵义严格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和会计报表制度执行。
2.发布范围是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
2024年6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