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2024年天津市社会保险情况
来源: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布时间:2025-05-08 15:10

2024年,天津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为民服务、助企发展”的职责定位,以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为主线,聚势谋远促改革,踔厉奋发开新局,全面推进社会保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基本养老保险 

——参保情况 2024年末,全市参保1015.37万人,比2023年末(下同)增长1.7%。按人员类别,参保职工671.29万人,增长1.8%,参保离退休344.08万人,增长1.5%。按险种类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847.06万人,增长2.5%,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8.31万人,下降2.2%。

——缴费情况 2024年末,全市缴费461.63万人,下降1.7%。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22.09万人,下降1.2%,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39.54万人,下降7.0%。

——待遇支付 2024年末,全市发放养老金344.08万人,增长1.5%。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54.11万人,增长1.8%;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89.97万人,增长0.7%。2024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领取遗属待遇4.22万人,其中在职 0.42万人,退休3.80万人。

——基金收支 2024年,全市基金收入1461.52亿元,增长2.0%,其中保险费收入950.43亿元,增长3.9%;全市基金支出1410.77亿元,增长4.9%。年末全市基金累计结存812.23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75亿元。

二、工伤保险

——参保情况 2024年末,全市参保426.60万人,增长3.3%,其中企业368.99万人,占86.5%。2024年工伤登记1.84万人,增长9.4%。

——缴费情况 2024年末,全市缴费373.49万人,下降1.4%。其中,在建项目按工程项目总造价核算14.20万人,下降6.4%。

——待遇支付 2024年,领取工伤保险待遇4.20万人,其中领取伤残待遇3.86万人,领取工亡待遇0.34万人。伤残职工月人均伤残津贴4675元,月人均生活护理费2935元,供养亲属月人均抚恤金1976元。

伤残待遇 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0.98万人,支出5.45亿元;领取伤残津贴8.43万人次,支出1.01亿元;领取生活护理费2.41万人次,支出0.66亿元;配置辅助器具0.10万人次,支出0.07亿元。

伤残待遇 全市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0.64万人,支出3.03亿元;领取伤残津贴9.40万人次,支出0.97亿元;领取生活护理费2.52万人次,支出0.52亿元;配置辅助器具0.10万人次,支出0.06亿元。

工亡待遇 领取一次性工亡补助金0.03万人,支出3.04亿元;领取丧葬补助金0.03万人,支出0.16亿元;领取供养亲属抚恤金3.68万人次,支出0.69亿元。

——基金收支 2024年,全市基金收入18.59亿元,增长5.4%,其中保险费收入17.64亿元,增长1.1%。全市基金支出16.31亿元,增长4.7%,其中待遇支出16.19亿元, 占99.3%;工伤预防费支出0.10亿元。年末全市基金累计结存18.7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7亿元,其中风险储备金0.79亿元。

    三、失业保险

——参保情况 2024年末,全市参保410.13万人,增长1.6%。其中企业375.91万人,占比91.7%。

——缴费情况 2024年末,全市缴费354.95万人,下降1.5%,占参保人数比例86.5%。

——待遇支付 2024年末,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12.17万人,其中女性6.52万人。月人均待遇1700元。

——基金收支 2024年,全市基金收入36.00亿元,增长4.8%,其中保险费收入34.68亿元,增长4.0%。全市基金支出39.07亿元,增长2.8%。年末全市基金累计结存18.62亿元,比上年末减少3.07亿元。

四、社会保险基金管理

2024年末,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工伤及失业保险基金资产总额849.79亿元。其中,财政专户存款574.50亿元,支出户存款62.63亿元,委托运营200.00亿元,应收委托投资收益12.17亿元,暂付款 0.49亿元。

表注:暂付款,反映尚未收回的社会保险基金、尚未确认基金支付性质的暂付款项;委托运营,反映我市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运营的资金总额。

五、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服务

我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下设21个分中心、1个市劳服中心和1个档案馆。2024年末,全系统在岗工作人员1012名,管理服务最大人群1029.57万人。

——京津冀经办协同开创新局面发布21项“同事同标”事项,全市21个分中心全面提供11项“跨省帮办”服务,制定177项同城化高频事项清单。强化三地共享数据应用,待遇享受资格“协同认证”超6.4万人次,社保关系转移接续超3.6万人次,转移资金20.1亿元,劳鉴服务常态化交流机制逐渐健全。开展重复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及死亡、服刑等信息核查比对,建立工伤保险待遇委托核查机制,推进三地经办机构联防联控,协作打击欺诈骗保。

——保障改善民生交出新答卷建立多部门协作机制,深入实施“数据找人”,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本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平稳完成年度社保待遇调整工作,完善待遇享受资格认证常态化管理机制及“1+N”多批次养老金发放模式。严格工伤协议机构考核管理,持续规范工伤医疗服务。深化职业年金基金委托投资运营管理,截至2024年末,职业年金投资总规模618.3亿元,累计收益额68.1亿元。

——守正创新经办实现新突破顺利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全国“一本账”管理,如期启动工伤保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落实退役军人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总对总”模式。在全国社保系统创新实现基金财务档案电子化全流程贯通,研发企业养老保险精算新模型。第三代社保卡持卡717万人,电子社保卡领用1126.7万人,常住人口覆盖率达到82.6%。“一卡通”平台全年累计发放惠民惠农财政补贴56项,66.2亿元,惠及692.2万人次,承办人社部“10亿电子社保卡 乐享美好生活”主题宣传启幕仪式。

——惠民暖心服务展现新风貌全市1079家银行网点、960家农村金融服务站自助机具加载资格认证服务,累计服务3.3万人次。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转移接续联动办理,微信小程序上线失业金按月申领、法定退休年龄计算器等49项功能,养老金到账提醒、城镇职工社保缴费等信息按月主动推送。健全四级网络贯通的“网格化服务”机制,开展“社保服务进万家”和“百岁老人上门服务”活动,为参保群众提供“零距离”暖心服务。健全全媒体工作机制,创新开设天津社保网络直播间,累计直播27期,观看量近80万人次,多渠道发布宣传信息700余篇次,累计阅读量218万次,新媒体关注用户超过174万人。

注:1.人数指标来源于天津市社会保险统计年报数据,基金指标来源于天津市社会保险会计报表年报数据,指标涵

    义严格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统计和会计报表制度执行。

    2.发布范围是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3.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增长率根据四舍五入前数据计算。

2025年5月8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