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名    称 :
关于建立工伤康复权益告知制度的通知
索   引  号 :
00012568x/2015-00289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发 文 字 号 :
津人社办函〔2015〕547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其他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协议医疗机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工伤康复工作开展,加强人文服务,维护工伤职工的康复权益,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工伤康复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383号)精神,决定在我市建立工伤康复权益告知制度,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告知范围和内容

工伤康复权益告知的范围主要是伤后早期治疗阶段和伤情稳定后恢复阶段,肢体骨折或韧带肌腱损伤、脊柱损伤、重型颅脑外伤及烧伤后瘢痕增生的工伤职工。上述工伤职工有康复意愿,且经评估具备康复价值的,可按国家和我市相关规定享受康复治疗等工伤康复待遇。

各有关部门在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医疗救治阶段向符合上述范围的工伤职工发放康复权益告知书,工伤职工康复权益告知书由市人力社保行政部门统一拟定,内容包括工伤康复政策、流程、康复机构信息等。

二、工作流程

(一)各级人力社保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工作中,对符合告知范围内的工伤职工及其单位经办人,应积极宣讲工伤康复政策,介绍工伤康复项目和待遇,指导用人单位、工伤职工与定点康复机构及时对接,推进医疗康复早期介入。在送达工伤认定决定书和开展三送服务时,一并发送康复权益告知书,并向其发送专项康复权益告知短信。

(二)各级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机构在开展鉴定工作时,对符合告知范围内的工伤职工要按照康复价值评估体系,主动进行筛查,对其中有康复意愿且具备康复价值的工伤职工要及时告知可以进行康复治疗,积极讲解工伤康复相关政策和办理流程,并将康复权益告知书随鉴定结论一并发放,确保工伤职工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最大限度减轻工伤职工致残程度。

(三)各协议医疗机构在收治工伤职工时要主动发放康复权益告知书,协议康复机构的康复科室要做好临床治疗和康复的衔接工作,对符合范围的工伤职工要主动介绍工伤康复项目和案例,针对性的开展康复价值评估,科学制定康复计划。具备开展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下简称两个能力)康复治疗资质的康复机构要围绕我市两个能力康复建设要求,合理安排康复项目,积极开展两个能力专项康复训练,促进工伤职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三、工作要求

建立工伤康复权益告知制度,是深化三送服务工作的重要举措,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好康复权益告知书的发送,认真做好工伤职工康复情况统计汇总,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工作中如有什么问题,请及时与市人力社保局工伤保险处联系。

附件:工伤职工康复权益告知书

2015 11 2

(联系人:尹力;联系电话:83218337


附件

工伤职工康复权益告知书

亲爱的朋友:

工伤康复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现代康复的理论和技术,为工伤残疾人员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服务,最大限度的恢复和提高身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尽可能的恢复和提高职业劳动能力,促进伤残职工回归社会、回归岗位。

我市工伤康复包括发生工伤后在停工留薪期内的医疗康复和评定伤残等级后的职业康复。

停工留薪期内的工伤职工,经协议康复机构评估,认为具有康复价值的,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用人单位参保地社会保险管理分中心工伤保险窗口)确认后,可在协议康复机构进行康复治疗;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1-10级的工伤职工,经鉴定有康复价值的,可申请职业康复治疗。

为促进工伤职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在各康复阶段经评估具备价值,均可进行日常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康复训练。

希望您积极进行康复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工伤康复相关政策,欢迎拨打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咨询服务热线:12333

附件: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