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31日,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在天津市东丽区成立。目前,联盟已汇聚155家成员单位,涉及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领域,聚集各类人才2900多人,依托该联盟在上下游企业人才对接的创新聚合效应,东丽区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集聚高技术人才,以人才驱动促进科技创新企业拔节成长,走出制胜一步。
最近,一款保障机场、轨道交通和网络数据中心用电安全的远程数控装置在东丽临空经济区问世,凭借这一装置,用户如果遇到停电故障,可以在二十分之一秒内瞬间完成线路自动切换,并能精准识别故障点位。这一智能产品是东丽区航空航天领域两家企业精诚合作的结晶。
2020年,天津铁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铁安智能”)瞄着机场、轨道交通电力安全需求,着手开发供电线路智能化跟踪控制产品,但在高等级阻燃材料应用领域遇到了技术瓶颈,缺少破解难题的良策,仅材料粘接实验就做了两个月,经历了数十次失败,产品研发一筹莫展。就在同年,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创立,包括铁安智能在内的120余家航空航天领域的企业加入联盟。借助这一人才对接、产业互补平台,铁安智能很快在联盟内寻觅到项目合作伙伴,双方找到了“互利、多赢”的利益共同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驶入了快车道。
凭借技术先发优势,产品一经问世,便迅速占得市场先机,成功打入了深圳、重庆和天津多条地铁项目建设市场。企业凭借这一产品,还实现了在航空领域市场“零”的突破。铁安智能总经理孙建欣告诉记者:“我们的研发时间从10个月缩短到了1个月左右,完美地解决了材料问题。如果没有联盟推荐的兄弟企业,我们可能会失去整个市场,时间不等人,市场不等人,项目也不等人。”展望未来,孙建欣信心满满,他说:“2022年,公司将会迎来新发展,预计产值可以达到2000万至3000万元。”
铁安智能效益账算得开心,东丽区在产业壮大、人才汇聚方面也受益匪浅。
在壮大产业中算人才账,在人才培育中算经济账。为促进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快速成长,在人才引进过程中,东丽区借助联盟聚集人才,确立了“柔性流动”新机制,放宽政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只要是企业稀缺的人才、急需的人才,在引进时就放宽身份,不受档案、户籍限制,在全国范围甚至世界各地“招才引智”,引进人才后为他们办理子女入学入托,让他们享受和天津市民一样的待遇,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东丽区“人才聚集”工程带来的巨大回报。
构筑“人才高地”,打破阻碍人才引进的一切障碍,建立起市场化运作的人才管理和应用机制,东丽区频出新招,启动了人才培养特别项目,培育出了一批天津市“突出贡献专家”和“海河工匠”。
东丽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张燕玲说:“东丽区把人才视为第一资源,与产业升级发展同频共振。我们用全国和国际视野来聚集人才,聘请11名‘两院’院士为联盟特聘专家,助力联盟企业引进各类人才700余名,突破了一批‘卡脖子’技术,加快了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产业能级得到了有效释放。”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