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在山东省烟台市闭幕。天津代表团在大赛中摘金夺银,取得佳绩。
“获得大赛的金奖,让我备受鼓舞。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并化所学为所用,解决我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卡脖子问题,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和坚持,也与本届大赛的主题‘智汇赋能发展,博创引领未来’相呼应。”天津团选手张俊在大赛上获得创业组新能源新材料赛道的第一名,摘得一枚金牌。他在接受采访中表示,感谢天津市人社局对选手备赛给予的全程支持和悉心指导。
“这次参赛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创业‘集训’,让我们从技术、产品、模式、团队等各个维度重新审视项目,明确事业发展路径,梳理核心商业逻辑,优化管理和运营团队,推动我们把技术应用场景扩展为全部新能源电池领域,更好地为国家解决新能源电池材料的‘卡脖子’技术,切实引领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未来。”他说。
博士后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有生力量,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近年来,天津广开进贤路,筑巢引凤,着力打造博士后人才“蓄水池”,为领军企业、海河实验室等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申报绿色通道,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8个、工作站343个、创新实践基地110个。同时通过实施民营企业博士后站建站资助、引进青年人才项目资助等政策,助力人才起飞起航。出站博士后留津工作比例超过60%。
2021年,天津创建了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实现博士后“联合招收、联合培育、联合考核、联合使用”,集聚72个博士后工作平台,达成技术合作1.5亿元,探索了校企研共建的新机制。此外,天津还设立了1亿元规模的博士博士后创业新创业投资基金,每年支持100家博士博士后企业,并着力打造优质服务软环境。
天津市人社局副局长郑巴音表示:“人才工作任重道远。这次大赛结束后,我们一方面要主动靠前服务进一步宣传推介天开高教科创园的优惠政策,吸引来自全国的优质项目和创新团队来津转化孵化;同时还将依托天津市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为在津、来津创业转化的优质项目团队提供职称评审、金融支持、创业导师、应用场景等一揽子支持及便利化服务,为他们加快项目落地转化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让天津成为博士后人才‘近悦远来’的创新创业高地。”
来源: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