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LPD3lGs60-b8LNASzNAu4_90.png
工作信息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信息> 京津冀“通西石”三地签署金融人才合作框架协议
京津冀“通西石”三地签署金融人才合作框架协议

为全面贯彻落实《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进一步紧密三地金融人才交流合作,近日,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河西区、河北省石家庄市三地签署金融人才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框架协议遵循“坚持党管人才、坚持平等协商、坚持合作共赢、坚持资源共享”合作原则,围绕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目标,涉及交流互访、人才互派、标准互认、政策互通、要素互联、人才共引、人才共育、信息共享、活动共办、服务共进十个合作领域。

在合作原则方面,三地将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推动三地持续完善人才发展工作格局,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治引领,统筹推进人才工作重大举措、解决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同时,围绕《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规划(2017-2030)》,凝聚发展共识,加强沟通交流,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推动区域金融人才一体化发展。并立足“强化北京金融管理、天津金融创新运营、河北金融后台服务功能”定位,发挥各自人才工作比较优势,推动区域人才工作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和融合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持续创新区域人才合作体制机制,推动三地金融人才资源信息开放共享,为加深区域人才合作搭建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

按照框架协议规定,到2025年,三地将建立起协调运转的区域人才沟通机制,促进人才工作衔接畅通,联合打造1-2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人才合作项目,初步形成交流互动的良好发展局面。到2027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区域人才合作机制,明确各自人才发展定位,搭建起具有一定规模、辐射三地的实体或虚拟人才服务平台。建立相对统一完整的人才资源市场,逐步形成拓展融合的联动发展局面。到2030年,三地发展空间不断延伸,合作内涵不断深化,共同建立起政策均衡、产业协同、创新要素流动、应用场景畅通、人才交流密切的金融人才发展格局。同时,以人才工作为牵引,助力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在合作领域层面,除了交流互访、人才互派、人才共引、信息共享、活动共办外,还有标准互认、政策互通、要素互联和服务共进四大领域。标准互认,即持续推进金融人才互认与衔接,探索高技能人才在学历认证、职称评审、职业资格等方面实现全面贯通,为金融人才在三地区域内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创造利好条件。政策互通,即推动高层次人才融合发展,三地联合认定一批高层次人才,建立三地高层次金融人才信息库,共同申报三地人才政策。探索建立跨区域人才服务机制,跨区域发放“运河英才卡”“河西人才卡”“石家庄人才绿卡”,为人才提供集成高效的一站式服务。要素互联,即鼓励三地金融协会、金融机构、财经类院校之间开展交流互动与战略合作,开发京津冀金融产品,进一步凝聚协同发展动能,提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能力。积极培育三地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在项目推荐、人才测评等方面,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服务。服务共进,即鼓励三地大力发展人力资源产业,为三地人才发展提供交流合作、人才培训等全方位的服务。商讨三地在社保、教育、就医、出行、住房等方面配套服务,结合区域内资源优势,制订相应激励措施,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服务


来源:天津政务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