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gz_head.png
工作信息
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信息> 河东区实施“百名博士倍增项目” 使用弹性 管理软性 服务个性
河东区实施“百名博士倍增项目” 使用弹性 管理软性 服务个性

近年来,天津市河东区创新“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柔性引才机制和人才共享模式,连续实施三批“百名博士倍增项目”,累计引进84名驻津重点高校博士教师和院所专家人才来区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合作和技术指导,淡化人才工作关系归属,破解高层次人才“刚性需求”,以人才高效流动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人才订单”,精准匹配需求

河东区秉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理念,聚焦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和全区重点工作、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向科技、发改、投促商务、国资国企、文创文旅等20余家一线经济产业部门征集急需紧缺岗位79个,形成《河东区博士人才实践锻炼岗位需求征集表》,并大力开展“百名博士倍增项目”宣传推介活动,面向南开大学、天津大学、核理化院等驻津高校院所发布“人才征集令”,招募各类适岗博士人才,累计吸引110余名博士报名。通过组织推荐、调阅简历、电话访谈等形式,结合岗位匹配度和个人意愿,统筹安排博士教师来区开展产业规划、项目招引、城市更新等工作实践。对于无适岗人选的,区委人才办联合用人单位与高校洽谈协商,调配专业人才资源,进行“一对一”对接补位,确保岗位不空缺、人才不断流。

发挥“组团攻坚”,激活联动效应

坚持“量体裁衣”,选派的博士人才在区期间主要负责用人单位的项目咨询、技术支持、培训指导等工作。编制河东区电气电力产业链图谱、助力校地共建“银发经济科研基地”、参与科技项目“揭榜挂帅”、走进“琢璞计划”讲堂授课……200余项政产学研用合作成果“遍地开花”,借脑融智效应充分释放。同时,按照“企业提需求、地方来牵头、人才交答卷”工作机制,河东区启动博士“组团攻坚”活动,组织“博士团”共同深入驻区重点院所企业问计问需、精准服务,依托各自高校学科团队,联合为企业解决了水声通信设备修复、抗菌生物材料联合制备、电气设备升级改造等一批“卡脖子”难题,推动人才和科技资源成链成群、同频共振。实践锻炼结束后,博士人才被聘为河东区智库专家,并兼任驻区企业顾问或科技副总,坚持以点带面,先后促成河东区与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等高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以人才往来织牢校地院企合作纽带,真正实现“天下才河东用”。

打造“服务专员”,强化跟踪保障

河东区组建“博士服务专员”队伍,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导向,快响应、不掉线、马上办,组织开展区情介绍、集体观摩、人才“串门”等活动,为挖掘更多精准合作点创造条件,让人才“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确保活动出成效、见真章,河东区建立“631”工作机制,即每名博士来区实践锻炼6个月,每周在区工作不少于3天,每周报送1篇工作周记,强化跟踪问效,通过每周报告、双月总结、阶段评估等方式加强人才的管理服务,最大限度发挥人才智力优势和资源潜能。举办驻区大院大所座谈会,面对面对接院所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人才服务“需求侧”,相关委办局第一时间跟进政策解读、政务服务、人才引育“供给侧”,让专家人才安心创业、潜心科研、暖心生活。区委人才办明确专项资金,为博士人才提供生活补贴和项目支持,进一步引导激励一批高层次人才向全区经济发展主战场和科技创新最前沿靠拢。活动开展以来,报名人数不断增加,近10名博士人才主动申请延长在区工作期限,“百名博士倍增项目”品牌效应持续彰显。同时,明确实践锻炼期间人员管理、服务、考核、留用等各环节要求,及时向派出高校反馈人才实践成果、项目进展和综合表现,为提升人才“引育用留”整体效能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