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所院”),创建于 1957 年,是我国最大的集医疗、科研、教学、产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科研型血液病专业医疗机构,是隶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主要从事血液病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血液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大规模、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诊疗规范研究,制定血液病诊疗技术规范,开展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新技术、新药物的评价研究和医学转化。血液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在某些方面达到国际水平,并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自2010年评选起连续十一年获得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血液学)第一名;自2014年评选起连续七年获得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行榜(血液病学)第一名。所院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承担着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细胞产品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细胞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建设项目、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的建设任务。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现再次面向全球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需求岗位及有关要求如下:
一、招聘岗位
二、课题组负责人简介
1.韦俊: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一级PI,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获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准聘长聘系列教职助理教授岗位。2008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年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免疫学博士学位。2013年至2018年在美国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进行博士后研究,2018年至2021年先后任职Staff Scientist和Scientific Manager。对T细胞免疫和肿瘤免疫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在Nature(2019,2021),Nature Immunology(2016),Biomaterials(2012),Journal of Immunology(2013,2014)等杂志上发表论文和综述10篇,以合作作者身份在Cell,Cell Metabolism,Cell Research,Blood,Hepatology,PNAS等杂志发表文章10余篇。
研究方向:以血液系统疾病(包括血液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微环境为主要研究方向,运用基于CRISPR-Cas9的功能基因筛选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及小鼠疾病模型,研究在血液系统疾病微环境中T细胞及其它免疫细胞命运与功能变化的调控机制,以及免疫细胞与肿瘤细胞或其它微环境细胞的相互作用,以期研发新型的免疫干预疗法。
2.饶书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5年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沈岩院士/许琪研究员),获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准聘长聘系列教职助理教授岗位。相继在美国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和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Children’s Hospital开展博士后科研训练。其课题组长期致力于血液系统疾病的功能基因组学和基因治疗研究,近5年来以第一作者和(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 Stem Cell、Genome Medicine、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chizophrenia Bulletin、British Journal of Psychiatry和Human Genetics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并以合作者身份在Nature Genetics、Neuron等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论文被包括Nature、Science、Cell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等在内的期刊引用500余次。其课题组与国内外多个实验室(Harvard Medical School、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和Yale University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研合作。
研究方向:1、生理或病理条件下血细胞(尤其是髓系细胞)的发育调控;2、新型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以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治疗。
3.王洪:王洪研究员在世界顶尖儿童肿瘤研究所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中心完成博士以及博士后的系统培训,于2017年被破格提拔为该中心资深蛋白质组学研究员。拟于2021年11月加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同时任职蛋白质组学与代谢组学中心主任。王洪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前沿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的开发和多组学整合研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具备跨多学科的综合研究背景,掌握包括尖端质谱技术、多组学、计算生物学等前沿核心技术和研究方法。主导研发了多个世界范围内领先的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研发的最新技术一经推出后迅速被各个领域的专家采纳和使用,被广泛应用于干细胞和再生医学、癌症、血液学、免疫学、脑科学等方面。以主要完成人和参与者参与六个美国 NIH 资助的课题,总经费超过三千万美元。相应的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ancer Cell(IF:31.7)、Nature Communications(IF:14.9)、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IF:14.2)、Genome Biology(IF:13.6)等多篇权威杂志发表;同时以共同作者在Nature Neuroscience、Nature Immunology等上发表论文19篇,总计影响因子300+,并申请国际专利一项。相关成果被包括Nature、Cell等大量顶级期刊引用和高度评价,被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等权威学术媒体报道,获得诺贝尔奖得主 Peter C. Doherty、美国 Wade Harper 院士和加拿大科学院 Li Liang 院士的推荐,甚至被美国金融和股票市场媒体 MarketWatch 跟踪报道,显示了所研发技术的巨大科研前景和临床转化价值。
研究方向:临床血液蛋白质组学。
1、对包括干细胞在内的各种血细胞在正常和疾病中的大队列临床样本筛查。
2、通过大队列临床血浆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研究筛查各种疾病诊断和治疗的Biomarker。
3、通过超敏外泌体蛋白质组学分析探索外泌体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4、血细胞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研究。
三、支持条件
1.副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岗位:
1)根据国家和单位有关规定,签订聘用合同,按国家政策缴纳五险一金,并按照国家事业单位相关规定发放工资待遇并享受其它福利待遇。
2)留学归国人员符合相关条件的可按所院相关人才引进政策执行。
3)可作为负责人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各级课题。
4)根据天津市“海河英才”政策,如符合相关条件,可申办人才绿卡;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可享受天津市博士后来(留)津专项资助(现标准为20万元,以入职当年文件要求为准)。
2.博士后岗位:
1)根据国家和单位有关规定缴纳五险一金,待遇35万元/年左右(税前)。
2)支持申请各类基金和人才计划,诸如“博新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鼓励参加各种国际、国内领域内顶级会议进行学术交流。
3)如符合条件可申报获得中国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天津联合资助。
4)符合条件的博士后出站后留津全职工作,可享受天津市博士后来(留)津专项资助(现标准为20万元,以入职当年文件要求为准)。
四、其他说明
联系人:袁老师
联系电话:022-23909037
招聘邮箱:hrd9068@ihcams.ac.cn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
2021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