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时代,要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重要方向,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明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不断增进“五个认同”。
中华文明与新疆各民族文化
中华文明是新疆各民族文化的根脉所在。新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根深干壮主干上的枝叶,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连绵不断历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从历史上看,新疆一直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地方。丝绸之路的通畅,使得新疆在历史上就成为连结东西方文化、贸易以及人员流动的重要通道,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碰撞提供了延续纽带。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新疆各民族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需要而创新。如,1950年代的歌曲《解放的时代》《萨拉姆毛主席》,古典文学四大名著的维吾尔文版在新疆广受欢迎、经久不衰。在新时代,弘扬和发展新疆各民族文化,必须从中华文明的根脉中汲取营养,与时俱进地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华文化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一体,是被各族人民共同传承和弘扬的精神基因,是各民族文化的载体和依托,各民族文化只有依存于中华文化才能得到发展。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新疆各民族文化中都有体现。如,从包容性来看,新疆各族人民一直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形成了以中华文明为依托的各民族文化融合之后的复合型文化,展现出的是一种大气开放、包容多元的特质。
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总书记还进一步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新疆各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过程也体现了“两个结合”,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一部分。
新疆各民族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和类型,影响着新疆的社会发展。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塑造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复合式的、多结构的、多层次的。在新时代,推动新疆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继续用好“两个结合”的法宝,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从中华文明的主干中汲取充分的营养,以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为载体,审视各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的发展状况,认真把握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标杆,实现各民族文化的迭代更新,在增进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创新交融,使新疆各民族文化始终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的一部分。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文化润疆
文化润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上审视和谋划新疆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政治站位,胸怀“国之大者”,坚持从政治和战略高度认识文化润疆的重大意义,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把文化润疆作为事关长治久安的根本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把握正确方向,落实重点任务,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文化润疆不断取得新成效。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各民族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当成为文化润疆的重要引领。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从理论上、学术上和实践中,认真研究和总结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念、理论体系、优秀成果、具体表现等,并将这些理念、理论体系和优秀成果深入运用到文化润疆工作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
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是新时代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命题,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方面所提出的重要创新。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英雄的各族人民毅然扛起了反抗压迫的大旗,从白山黑水到蒙古草原,从天山南北到青藏高原,从云桂边疆到海南岛和台湾,从沿边沿海沿江各地乃至中国全域,各族人民在反侵略、反分裂的伟大斗争中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各民族福祸与共、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特征更加凸显,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特征更趋成熟。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念,更加强调中华民族的统一性、共同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和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经济文化纽带更加坚韧。各民族“五个认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不断夯实和巩固。
在文化润疆工作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开拓工作思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