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政务网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简体| 繁体 无障碍 长者模式

名    称 :
市人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市总工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00000012568X5/2021-00195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联合发文单位:
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天津市财政局;天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应急管理局
发 文 字 号 :
津人社局发〔2021〕7号
主    题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会保障;综合政务\其他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市人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

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卫生健康委

市应急局市总工会关于印发天津市工伤

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

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业和信息化局、财政局、住房和城建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管理局、总工会,有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切实做好“十四五”时期工伤预防工作,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应急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印发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人社部发〔202090号)要求,我们制定了《天津市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各区人社局要会同各相关单位做好工作,并于每年1215日前将计划落实情况报市人社局工伤保险处。

市人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卫生健康委

市应急局 市总工会

202162


天津市工伤预防五年行动计划

20212025年)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九次、十次全会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稳中求进,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把工伤预防作为工伤保险优先事项,不断完善“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减少事故发生、降低事故伤害及职业病危害作为工伤预防的根本出发点,从源头防止工伤事故的发生,切实提升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促进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积极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2025年底基本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全员参加工伤保险;重点行业工伤事故发生率明显下降;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不断改善,切实降低尘肺病等职业病的发生率;工伤预防意识和能力明显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和隐患排查能力显著提高,实现从“要我预防”到“我要预防”“我会预防”的转变。

二、主要任务

(一)完善工伤预防联席会议制度。切实发挥工伤预防联席会议作用,市区两级重新组建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应急管理部门和总工会为成员单位的工伤预防联席会议,明确部门职能职责,各成员单位应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大协调联动,加强联合检查,督促用人单位认真落实工伤预防主体责任,推动项目实施监管,确保工伤预防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加强联防联控。切实落实社会保险保障职能,优化实施人员流动性大的建设施工行业按项目参保政策,合力推进工伤预防重点领域用人单位为职工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加强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建立人员信息、参保信息、事故信息、职业病诊断鉴定信息、受伤害职工诊疗信息、工伤职工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信息等相关数据互联互通、定期交流反馈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压实主管责任,加强行业企业的安全隐患及未参保情况的排查与专项整治,对各类安全隐患、未参保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强)度超标现象要加强综合治理,强化督导检查,督促限期整改,依法处理,并在联席会议上通报。

(三)科学确定重点工作领域。积极推动在全领域开展工伤预防工作,从源头减少事故发生,切实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加强对我市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现状研究分析,紧盯我市重点高危行业领域,确定工伤预防重点领域。本期计划确定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机械制造领域为天津市(20212025年)期间工伤预防重点领域。市级各行业主管部门可结合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现状及变化情况,提请市级工伤预防联席会议调整确定每年工伤预防重点领域实施方向。

(四)积极推进工伤预防宣传。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和新媒体作用,利用市区官方媒体、互联网媒体、公交地铁、街道社区和其他宣传阵地,有效开展维护职工身体健康、职业病防治、安全生产、交通事故防范、倡导健康工作生活方式宣传。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职责,抓住重点时段、重要节点和重大事件,组织行业企业开展针对性宣传。各行业企业要严格履行工伤预防宣传的主体责任,采取易于接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开展关爱职工职业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职工的工伤预防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安康杯”竞赛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活动,提高职工劳动安全卫生素质。开展“职业健康达人”评选工作、全国职业健康传播作品征集活动,倡导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意识。鼓励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高发易发企业或第三方教育培训机构设立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

(五)稳步推动工伤预防培训。完善工伤预防培训项目评估、监督、验收程序,推动全流程规范化、标准化。实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工伤预防能力提升培训工程,组织培训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分管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和一线班组长等重点岗位人员,2025年底实现上述人员培训全覆盖。技工院校全面开设工伤预防课程,将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工伤预防的政策法规、安全生产事故和工伤事故防范知识、职业病警示教育等内容作为课程必修内容。强化技工院校学生实习实训岗前教育,将参加工伤预防专题辅导作为参加实习实训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线上培训的作用,积极推动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相结合,确保培训良好效果。

(六)强化工伤预防基础管理。在依据行业工伤风险程度确定行业基准费率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用人单位主动开展工伤预防,有效降低工伤发生率。坚持长期治理与短期攻坚相结合,以高危粉尘作业、高毒作业、噪声和放射性作业等的职业病危害治理为主要内容,持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行动大力运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基于云架构建立的工伤预防综合性平台,普及工伤预防科学知识,强化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危害警示教育。大力推广工伤预防先进典型、先进做法和先进经验,及时分析总结,确保工伤预防最大能效。

(七)推进工伤预防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发挥大中型企业示范带头作用,行业主管部门鼓励开展工伤预防效果良好且有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带领同行业中小微企业开展工伤预防工作探索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参与工伤预防工作的长效服务路径。依托全市应急专家资源共享平台、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等资源,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领域优势,遴选工伤预防、安全生产、职业卫生等方面的专家,组建市级工伤预防专家库,破解工伤预防工作中难点问题,提高工伤预防工作能力建设提升工伤预防专业化水平。健全职业健康监测制度,加强监测质量控制,完善监测、报告和管理网络,提升职业病危害风险监充实培训平台,组织推荐和遴选资质合法、信誉良好、服务优质的在线培训平台有关部门、大中型企业等依法自主选用。

(八)加强工伤预防考核监督。工伤预防重点行业开展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完善措施,强化手段,加强对工伤预防项目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督促相关行业企业开展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对有代表性或非常严重的事故,在行业内进行通报,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对未按规定落实主体责任、未及时整改的用人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行业主管部门依据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严肃处理。

三、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区两级要切实发挥工伤预防联席会议机制作用,积极开展工伤预防工作,逐步推进工伤预防制度化、专业化和常态化,最终实现思想认识主动预防,行动行为主动预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财政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应急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社会保险、安全生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职责,加强协作配合,负责好各自领域工伤预防项目实施和监管。工会组织要发挥好监督作用,督促企业落实工伤预防主体责任,切实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严格落实牵头部门职责,推动部门联动协作,组织召开工伤预防联席会议,统筹推进工伤预防工作开展。

(二)完善制度措施。严格把握工伤预防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工伤预防工作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认真研究分析工作推动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本领域的监管责任和相关领域专家专业优势,科学制定适合本市实际特点的工伤预防方向和内容。加强工伤预防资金使用监督管理,科学编制工伤预防项目预算,做好项目评估验收,确保工伤预防费支出使用依法合规。

(三)建立长效机制。工伤预防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具体任务措施。各部门各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从维护职工权益的角度健全抓好工伤预防长效机制措施,积极推动工伤预防工作日常化、规范化、机制化。建立工伤预防奖惩激励机制,发挥工伤预防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工作引导力度,推进工伤预防整体实施统筹建立我市可持续工伤预防制度体系,为推动我市经济发展优化我市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附件: